体育课程“教考分离”改革效果显著

发布时间:2024-12-17来源:基础科学部阅读次数: 【字体:

分享

太极拳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健身价值。太极拳是我校《大学体育1》课程的主要内容通过教学,不仅能够弘扬民族文化,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传统体育课程的教学与考试一体化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学效果的发挥。“教考分离”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太极拳技能和素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能力,使课程评价更加客观准确,同时还能反映出任课教师教学质量。

课程改革前期,体育教研室在学期初通过反复研讨制定课程改革方案,明确教学目标、内容及考核方式,确保了太极拳“教考分离”改革的顺利实施。

(一)教学目标明确化  确立太极拳教学的总体目标,即传授太极拳基本技能,传承太极文化,增强学生体质,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二)教学内容模块化  将太极拳教学内容划分为基础动作、套路演练、理论知识等多个模块。每个模块下设若干子模块,如基础动作模块包括手型、步型、身法等基本要素制作配套的学习通线上课程资源。

(三)教学方法多样化  课内采用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传统教学方式,课外结合配套的学习通线上教学资源学等信息化教学手段,通过过预习、学习、复习三步骤提高教学效果小组式学习,开课即组建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从团队学习到团队考核,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四)考试评价独立化  设立独立太极拳考核方案,考试的组织、评分等工作分工明确,确保考试的公正性和客观性考试内容包含小组考核和团体考核两个方面,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考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线上学习等,以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考试方式比赛化  按照太极拳项目团体比赛的规则,加深学生对太极拳运动的文化、礼仪、健身方式等的理解。先是小组考核,每时段上课班级进行考场抽签,凭考试卡检录入场,选拔优秀教师担任评委,进行盲评,考试结束回收评分,由考核小组统一下发考试成绩;再是团体考核,班级集体展示体现了班级整体学习效果及班级风貌,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

        “教考分离”改革实施分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  成立太极拳教学“教考分离”实施小组负责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工作对师生进行宣传动员,明确实施“教考分离”的目的和意义修订太极拳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和考试要求。

(二)实施阶段  按照模块化教学内容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进度和质量定期开展教研活动,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制定全新的考试方案,确保考试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三)总结阶段  对实施“教考分离”的效果进行评估,收集师生的意见和建议根据评估结果,对实施方案进行调整和完善总结经验教训,为其他课程的“教考分离”提供借鉴和参考。

 

此次体育课程“教考分离”改革效果显著,实施双向考核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很大促进。

    对于学生的促进在于,太极拳“教考分离”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加学习的乐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对太极拳的兴趣“教考分离”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自我管理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比赛式的考试方式使学生学会了传统文化礼仪,克服了比赛时的紧张情绪及各种困难,加深了对太极拳运动的理解,做到了掌握技能的同时还磨练了意志。更重要的是“教考分离”有效避免了教师的主观评价导致各班评分标准不一的情况,使对学生评价更加客观。

对于教师的促进在于,太极拳“教考分离”相比传统教考一体模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师因“自教自评”而产生对教学质量提升的惰性的问题,可以让教师更加专注于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和对教学过程的反思,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教考分离”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的评价也提供了更为客观的依据。 

嘉鱼教学改革基地林飞书记、张晶副书记现场观看考试过程,对这次体育课程改革给予好评。实施体育课程“教考分离”,是一项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独立考试评价以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体育教研室将在其他课程中推动普及和发展,为我校培养更多更优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撰稿人:周弘

审稿人:龙松